狗狗多大可以外驱?
我们要先知道犬体内和外部的寄生虫都有哪些。 蛔目异尖科(也叫作寄生虫中的“大魔王”):蛔目的异尖科是危害啮齿类动物和鸟类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同时也会传染给犬、猫等动物。该科寄生虫的主要特征为头部有4对神经感器及2个尾须。 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可分为蛔属、异尖属和吻眼属3个属。其中,蛔属又包括蛔目蛔亚目异尖科,主要寄生在消化道粘膜浅表组织;异尖属主要包括异尖目异尖科,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壁的肌层中;吻眼属只有吻眼目吻眼科1个种,主要寄生在眼睛结膜囊内。 绦目绦科(又叫作体内“吸虫鬼”):绦目绦科的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滤虫目,具有较大的体型。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绦虫和蛔目绦虫两种。前者主要寄生于大肠,后者主要存在于胃肠道里。
一般来讲,肠道内的寄生虫需要大便是无法排出体外的,而胃肠道里的蛔目绦虫可以通过胃蠕动进入小肠再经大便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狗狗吃了含有绦幼虫的食物,虫子会在消化道内穿透消化道壁进入体内,并在体内孵化成蚴,钻到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里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以上所述的都是犬体内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体外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主要是指寄生虫中的“清道夫”——螨虫。蠕形螨目蠕形螨科,全身都可以寄生,主要以咀嚼方式吸食血液,并大量繁殖。根据其生活史的不同,可分为游离型和寄生型2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几种都是常见寄生虫,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大部分体外寄生虫都只能存活于外界环境中,并且离开宿主后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并定期驱虫,就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风险。
对于刚出生的幼犬,由于其母源抗体能够提供早期的保护,建议在出生后6周左右进行第一次驱虫。而对于成年犬,建议每间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内外驱虫。 临床上常用的驱体内寄生虫的药物成分主要是阿苯达唑类和伊维菌素类。这些药物对于线虫类寄生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是需要注意在使用前仔细核对剂量,严格按用药规则进行服用,以防中毒。
除了口服药之外,目前市面上还有外用的杀虫药剂和滴耳剂,主人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给宠物选用。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内服药品还是外用喷剂,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前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使用,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