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冬眠的宠物有哪些?
冬天到了,万物凋零,很多人家中养了宠物,冬天应该怎么照顾好它们呢? 首先来说猫狗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冬眠」现象。这是因为猫科和犬科的大部分物种都是热带或者亚热带的动物。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为了维持体温,它们只会减少活动、增加进食来储存能量过冬,并不像热带动物那样通过「静止代谢率下降」的方式来降低消耗而使体温不致于降得太低(比如蜥蜴在温度低的时候就会停止活动进入假死状态)。所以家养的宠物猫狗在冬季只是换了一个“懒”的方式而已——不再拼命挠门想出去而不是待在家里,而是在家里到处躺,如果你将它抱起来它可能会挣扎着下地走几步——但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冬眠」。
那么,哪些宠物会真正冬眠呢? 实际上,大部分鱼类是「感觉温标的冷血动物」,也就是说它们对温度非常敏感,可以感觉到温度轻微变化而引起的代谢速率的改变。只要温度低于某一阈值(不同鱼类品种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这个阈值也会有所不同),它们的生理机能就会迅速下降,进入休眠状态。这时的鱼儿不会吃东西也不会排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甚至接近停顿,仅靠自身贮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直到春季来临,温度回升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恢复活力。 所以,在北方的冬季如果鱼缸里饲养着热带鱼的话是需要特别防范的,一旦昼夜温差大导致水温突然下降,就有可能造成热带鱼「冻伤」甚至死亡。
除鱼类以外,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纲动物也是典型的「冷血动物」。比如虾、螃蟹等,在低温环境下都会进入「蛰伏」状态,这时它们停止生长、食欲下降直至完全不吃东西,新陈代谢水平也十分低。不同的是节肢类动物的「蛰伏」是可以自主控制的,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它们又可以很快苏醒过来。这些动物比起温带常见的鱼类要更耐寒一些。
除了冷血动物之外,部分哺乳动物也存在「冬眠」的现象。比如蝙蝠、刺猬等等。虽然这些动物属于恒温动物,但它们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而且神经系统也很灵敏,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当气温骤降时,这些动物可以通过减少呼吸频率、睡眠等方式来降低新陈代谢,从而避免热量丢失。不过,它们的「冬眠」不像冷血动物那样完全处于新陈代谢"停止"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