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娃娃容易感染什么寄生虫?
1、蛔目异尖科,寄生在消化道内,虫体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壤及水中存活。适宜温度22℃一25℃,30秒左右即可完成个生活周期,当它钻入皮肤时,由于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可水解角质蛋白,故易侵入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局部出现淡红色斑疹或丘疹,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触之有颗粒感;继而中央部分开始结痂,约经5~6天,结痂脱落,留下浅色的干燥斑痕,经1~2周恢复。但若幼虫深入皮下组织,则不形成结节,而表现为线状隆起,可伴有轻度炎症反应;有些成虫在肠道内发育为比较大的成虫后,可引起恶心、呕吐以及腹泻和胃肠绞痛等,但一般持续不超过24小时。严重的寄生虫病,如蛔目的异尖科中的海兽胃线虫等,可能诱发胃肠道穿孔,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检查方法:根据病史,体征及接触史作出初步诊断,再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确认性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有:(1)粪检:在新鲜粪便中找虫卵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2)培养:从可疑动物的消化道内培养出寄生虫,是较肯定的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加强检疫,对引进的动物严格隔离,观察2周后,证明无病,方可合群饲养。已患病的动物应及早诊治。对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寄生虫污染的场地和用具应及时消毒。 对尚未感染的动物可用抗寄生虫药进行预防性投药,对已经感染的要同时清除体内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