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鱼白点病怎么治?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属于寄生虫中的幼虫阶段,主要寄生在鱼类体表和鳃上,当温度适宜时(15℃以上),幼虫迅速发育为成虫并大量繁殖,虫体表面有纤毛,能游动、伸缩、旋转,并能够穿越粘膜和皮肤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抵达各组织器官,但主要危害部位是皮肤和鳍条上的皮肤附属器,此时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处出现点状或片状白色斑点,后期病变部位逐渐扩大形成大片白色膜状斑块。
由于水族箱中缺乏必要的异养细菌,而人工培育的异养细菌又不易成活,当饲养的水族箱中出现白点病后,一般难以控制其蔓延,致使大多数水族爱好者束手无策;其实,在自然条件下,水中的异养细菌是可以自动调控的;只要给它们营造合适的生活条件,不仅可以控制白点病的蔓延,甚至可以清除病鱼体表的幼虫. 造成白点病反复的原因主要是水温变化和应激反应导致。治疗白点病的关键在于保持水温恒定,减少应激因素。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发病的鱼要及时隔离,药浴治疗,用药剂量可根据水质检测后的数值进行调整。对于发病严重的鱼应及时淘汰。 对于发病的鱼要及时隔离,药浴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基蓝溶液浸泡5-10分钟;百万分之三十五(35ppm)的醋酸铅溶液浸泡5~10分钟;百万分之五十(50ppm)的五氯硝基苯溶液浸洗5~10分钟;百万分之八十(80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5~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上述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替使用,如果连续用药3天以上未出现症状减轻,应考虑更换其他药物。 对病鱼体内的寄生虫可采用肠内外投药方法治疗。对患皮肤炎症的病鱼还应同时外用药物涂擦患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白点病的同时,要避免药物在鱼缸中残留从而引发的二次中毒,影响其他健康鱼的生长。另外,在病鱼痊愈后,应及时清理残饵,换入新水。否则,一旦病菌卷土重来,将会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