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白点病如何治疗?

王惟一王惟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白点病是淡水鱼常见病害之一,也叫小瓜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中的原生动物门中的异尖科寄生虫—异尖虫(又名海兽胃线虫)引起的。此虫呈圆形或椭圆形,体表面覆盖有纤维状角质层,颜色为灰白色、肉色至乳黄色不等,一般个体大小在0.5-3mm之间。 异尖虫生活在淡水鱼类消化道里,以消化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为食,其本身无消化功能,故不能完全自主吸食养分。当鱼儿吞入带有异尖虫的饵料时,虫体附着于消化道粘膜上,并刺激粘膜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粘液瘤,此时若用显微镜观察,可见粘液中布满活动的异尖虫。

由于异尖虫无运动器官,故一旦贴在鱼类消化道粘膜上后,只能随胃肠蠕动而移行。当移行至消化系统末端幽门部时,由于此处弯曲度最大,且常有细菌聚集,因此成为异尖虫最好的孳生场所。在此,虫体可迅速增长,并大量繁殖。随后,虫体继续向前移动,进入肠道后,由于这里有各种消化酶,对异物具有腐蚀功能,故异尖虫极易感染,并死亡。但是,只要食物中含有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异尖虫就会很快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临床上,异尖虫所致的疾病通称为异尖虫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消化道,但亦可累及皮肤。当寄生虫侵入皮肤时,则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患部皮肤出现水肿、溃疡,严重时发生坏死;如侵及皮下组织时,则产生深在性浸润,使局部肥厚、僵硬、皲裂,甚至发生癌变;当异尖虫寄生于消化道时,则引起消化不良、厌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严重的甚至出现脱水、消瘦、死亡。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故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如果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除采用抗菌制剂控制肠道细菌感染外,还应进行辅助疗法。 (一)清除虫体所在部位的异物;

(二)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注射抗毒素血清,如破伤风类毒素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采用外科治疗,包括手术摘除病变淋巴结,切除胃肠道中有异尖虫感染的部位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