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鹦鹉如何过冬?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专业养鸟人!只是业余爱好者,分享一下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先说答案:太平洋鹦哥的冬季管理与夏季管理大同小异,主要注意点在于:温度、光照、运动、饲料四个方面。做好以上这些,再加上良好的心态和耐心,就可以安然度过冬天了。(注:图片为互联网上下载,与本文无关)
一、室内饲养: 在北方没有暖气的家庭里,建议晚上将窝箱连同鸟一起转移到有暖气的房间,白天再移回原处。因为夜晚室外的温度通常会低于零度;即使白天气温回升,也不会瞬间达到0℃以上,所以夜间保温至关重要。如果家中没有暖气,也可采用电暖气或电热毯来加强保暖。
二、室外越冬: 如果在南方或温暖地区,可以在户外搭建一个避雨防寒的鸟棚,让鹦哥在野外自由活动。由于植物在冬季也会停止生长并进入休眠期,因此也可以考虑在户外笼舍周围栽种一些树木,给它们提供躲避风雪的场所。在户外养鸟,要注意防止鸟类天敌的袭击和捕捉,以及人为的伤害。
三、饮食调养: 冬季气温降低,对于动物(包括鸟类)来说都需要储存能量帮助自己度过寒冷的日子。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在寒冷的季节我们都喜欢吃脂肪含量高热量大的食物,同样鸟类也需要摄入大量的脂肪以储备能量。在鸟儿的食谱中可以适当加入麻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和黄豆、花生等食物,增加脂肪的含量,提高热量,助它们度过寒冬。另外,蛋白质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冬季也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豆类及豆制品等。最后要注意的是,不要经常更换食物的配方,以免引起鸟的不适。
一般来说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鹦鹉是不冬眠的,鹦鹉生长的纬度一般在南北纬度的45度以内,基本没有寒冷的冬季。而且鹦鹉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也就是说它们生活的区域也是温度较高的。所以,太平洋鹦鹉生长在热带地区,不会冬眠。
鹦鹉一般指鹦形目鹦鹉科所有种的通称,计有339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大多数生活在森林及沼泽地,有极少数栖息于岩岸地区。鹦鹉体羽大多鲜艳,部分种类的翼或尾为黑色。
太平洋鹦鹉的嘴巴强壮而呈钩状,适于咬裂硬壳的果实和无花果的花朵。脚短而有力,二趾向前二趾向后,适于抓握。善于鸣叫,一些种能模仿人语或其他声音。群栖,飞行迅速。该目分2科:鹦鹉科,计296种;凤头鹦鹉科,计43种,中国只有费氏牡丹鹦鹉等少数几种引进饲养。
太平洋鹦鹉常被当作宠物饲养,肉可食。由于取食谷物,对某些农林作物危害甚大,如破坏椰子和菠萝幼穗以及桉树和茶树叶芽,有时还啄食家禽的卵。此外,还易传播疾病。不少种类由于食物单一又缺乏保护色,栖息地日益缩小,遭到人和天敌大量捕杀,致使分布范围越来越局限,数量衰减,如拟金牛鹦鹉。
太平洋鹦鹉主要分布于澳洲和东印尼。吃果实、种子花蜜以及部分无脊椎动物。
太平洋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干燥地带,一般不越海。有些种类不怕人,常在市镇或果园的小树上营巢。爱成对或结小群在开阔地上空飞翔和叫嚣;善飞行,速快。大多筑巢于河谷悬崖石缝或树洞中,每窝产3~4枚卵,卵白色。孵卵期一般20~25天。成鸟营巢于树洞或柱缝中。雄鸟参与孵卵和育雏工作。幼雏晚成,孵出后雌雄亲鸟轮番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