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为什么要叫荷兰猪?
“荷兰猪”这个名称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样的:17世纪中叶,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时,把欧洲的家禽家畜带到这片新大陆,后来逐渐传到北美。这些动物被驯养后,成为了农民和农场主的经济来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小动物,外表像小猪、活泼又可爱,毛皮黑色或灰色,身体圆润,头部短钝且耳朵较小,眼睛黑亮而有神采,四肢短小,跑动起来如风一般快——这就是今天被称为“荷兰猪”的小家伙们的祖先。
这些小家伙最初被葡萄牙人带到日本作为宠物,日本人称其为“かいだけ”(kaidake),中文音译“海獭”;随后引入台湾省,当地人称它们为“番兔”;到了1684年,这些小动物被带到了西属南美哥伦比亚的加拉加斯,在西班牙人的悉心照顾下,它们的种群在这里迅速繁衍开来。
17世纪初,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以养殖为生,他们饲养这种外表可爱的宠物,用来饲养食用。因为食量不大,而且特别讨喜,所以深受印第安人的喜爱。因为一开始只有欧洲人才饲养这种小动物,所以在西方语境下,它被称为“fancy pigs”(漂亮的猪)。
然而时间到了19世纪中期,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国西部边疆的开拓者们进入落基山脉,并逐渐向南发展。1850年,第一批移民抵达加利福尼亚,在他们带的牲畜名单中,就有“荷兰猪”这一项。随着拓荒者大量涌入加州,这些“荷兰猪”也逐渐传播到整个美国。
当时荷兰猪的价格非常昂贵,根据《纽约论坛报》报道,一只重量约为2磅的荷兰猪,售价高达3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95.6美元/磅),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要贵!如此高昂的价格并没有挡住人们购买它的脚步,因为人们发现,只要有人饲养它,它就会主动亲近人类,并且很乖巧不会乱蹦乱跳,很适合室内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