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的养殖方法有几种?
目前蝎子人工养殖技术已比较成熟,养殖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养殖技术。 一是购买养殖技术光盘;市场上出售的饲养光盘中,内容基本相同,详细阐述了蝎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等基础知识,并介绍了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养殖蝎子的设施建造、饲料配制及病防措施,最后提供了市场信息和资源利用建议。 二是查阅专业书籍;目前涉及蝎子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养殖技术的著作较多,这些专著中一般包括蝎子生活史、产地调查与资源状况、实验研究、野外放牧和人工养殖等技术环节,并附有大量照片,直观形象,是初学者快速了解和学习蝎子的有效途径。 三是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培训班;不少培训机构定期举办饲养技术员培训班或特种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讲授有关知识,传授实操技能,学员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础理论,并进行实战演练。但要注意辨别真假,选择正规机构参加培训。 四是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学习交流;许多自媒体平台都有专业的养殖团队提供科普文章和视频,养殖户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关键词,阅读学习感兴趣的文章,同时还可以留言互动交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养殖容器,用木板或用透明塑料盆(注意:一定不要用有异味的塑料盆),做成高50厘米、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箱体,并在箱体上加工铁丝网,用以通风,箱体底部用砖石做成高15-20厘米、宽10厘米的"凹"形产房。产房上部撒上15厘米的田园土,养殖箱内放一长宽各30厘米左右的浅瓷盆,盆内加水,以供蝎饮用,箱顶用透明有机玻璃板或硬塑料板盖好。
(一)人工饲料池饲养法:在做好以上饲料池的基础上,将刚孵出(6月下旬7月上旬)的仔蝎投入池内,使每池仔蝎数量为350-400只。投喂煮熟后的红烧肉块(或其内拌入少量的食糖亦可),用小毛笔将肉沫刷在饲料池壁上,或将肉块吊在饲料池中,以满足幼蝎摄食需要。池内始终保持15℃-20℃的温度和70%-80%的空气湿度,一般当年幼蝎可长到1.2厘米。
(二)大容器饲喂法:每群放入6-10厘米的幼蝎1000只左右,用牛、羊骨头煮熟后,用同样方法进行饲喂,一般经过3-4个月的喂养,可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后代(第3年6-7月份)。将性成熟的蝎子,按雌雄比例5:1放入养殖箱内或大一点的容器内,保持15℃-25℃的温度和70%-80%的空气湿度。每只母蝎可产仔60-80只。刚产幼仔不立即投入池内,而是让仔蝎在母蝎背上面趴20天左右,待体质得到一定增强时,再投入池内进行喂养。
(三)盆池饲养法:在大瓷盆或水缸内放入卵石、砖瓦、木板、纸板等,以供蝎子栖息、蜕皮和繁殖用。在盆池内放置瓷盆(注满清水),池壁上打一小孔,由池内伸进瓷盆,使蝎子饮到水。然后将性成熟的蝎子投入池内进行饲养繁殖,待新出生幼仔,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