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粉虫怎么养殖方法?
小黄粉虫学名黄粉甲,又叫黄粉虫、面包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虫科。其体型细长苗条,体色金黄色,具有光泽;触角和足易脱落;头部宽短而厚实,复眼小而明显,单眼3个,排列成倒三角形;前胸背板宽阔,中央有1条显著的纵沟,有3个钝齿;小盾片发达,呈三角形;5个腹节背面有黑色条纹1条;腹部末节有尾须1对。幼虫体形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各部比成虫瘦弱,颜色较暗。 生活史 从卵产出后,在适宜的温度下,1~2天内即可孵化出幼虫。刚孵出的幼虫呈粉红色,1周左右后,幼虫逐渐变为黄色并具有光泽。当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全身黄色,具有金属光泽,且体色不变。 在室内温度条件下,小黄粉虫的生长周期约为60天左右。以1.5cm/d的食量计算,一只雌虫可产幼虫4~5kg,雄虫则产下约3kg的幼虫。
随着幼虫的成长,体内营养物质的增加,体色也逐渐由淡黄色变成橙黄色再变成深黄色。在饲养过程中,可根据幼虫体色的变化,来判断其生长发育状况及营养水平。 小黄粉虫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外界环境的温度直接影响到小黄粉虫的生长速度和新陈代谢速率。在25℃以下时,温度越低,生长越缓慢;而当温度高于25℃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生长也越快。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冬季低温时要采取加温措施,确保小黄粉虫正常生长。
小黄粉虫虽然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只有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充分生长发育,保证繁殖数量。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环境温度的稳定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给幼虫造成伤害。
另外,还要注意适时翻箱,防止幼虫因温差过大造成死亡。 食物供应 小黄粉虫属杂食性动物,以纤维素、蛋白质为原料,通过咀嚼吞咽,进行肠道消化,最终代谢产物经粪便排除体外。
提供富含纤维素和高蛋白的饲料,就能满足小黄粉虫的生长需要。例如,麦麸、米糠、玉米渣、豆饼、花生仁、西瓜子、核桃仁等都是它喜食的食物。若长期投喂单一饲料,会导致幼虫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在配制饵料时,要做到多样化,荤素搭配,干稀搭配,以保证幼虫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