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巴吉度猎犬的?

衣琳蔚衣琳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巴吉度”,这个名称似乎更为正式和准确一些,国内大部分书刊资料也都采用这一称呼;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人们更习惯用“贝吉塔(Beige Dog)”来代指这种宠物。虽然中文学名译自《法国著名猎犬》,但该书的作者[1]也提到了“巴吉度”这一俗名。这两种称呼都是合理的。 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清代晚期或民国初期传入我国。原因如下:

1. 美国西部的拓荒者常携带品种优良的猎犬随自己一起移民西部,这些猎犬在美国培育者大量繁殖后,通过海运或者飞机运输来到世界各国。由于美国西部的开拓年代通常被认为是1840年到1930年之间[2],所以这时期的海船或飞机必然已经把“Barndoor”带到了我国(当然,从时间上看也有可能是之前远洋贸易带来的残余)。而“巴吉度”这一称谓显然比“Barndoor”更加贴切中文表达;同时我们也能在国内现存文献中找到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如,1956 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家畜繁育方法》一书提到:“猎兔犬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嗅觉型,以寻找、追逐猎物为主要功能,这类猎犬在野外主要吃草啃树皮过日子……另一类是视觉型,主要以追捕为能事……”图2就是这本书的插图之一,画的就是“猎兔犬”(注:此书版本更新到第2版时,封面和内文都改成了“獭兔”)。图中标识为“巴吉度”的猎犬,从外貌上与现今我国的巴吉度完全一致,可以确定是同一品种。

2. 近代国人养“巴吉度”猎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兔和狩猎。尽管现在国内很多宠物网站和杂志都把“巴吉度”描绘成温柔体贴、安静平和、善于和人相处的家庭伴侣(参见图片网站www.barbred.org/gallery.html),但历史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翻开清末民初的各类笔记和游记,对“巴吉度”的描述随处可见,内容多是这些猎犬如何聪明伶俐、嗅觉敏捷、忠诚可靠,并常常作为猎人身边的得力助手。比如,袁枚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中有这样一首诗:“村童敲鼓卖元宵,十千一个鱼鳞包。呼童开后花园门,红焰焰、白团团、粉扑扑、黑妞儿,几个小钱买不来。”这首诗题下的注解说到:“此四句咏元宵鱼鳞包,包内有蒸元宵、烧卖、豆腐丸等多种,盖即今之夹心面包也。‘红焰焰’、‘白团圆’二句,咏元宵二种,圆而有孔,红色者为甜馅,白色者为咸馅。”这里的“红焰焰”就是指身上布满黑色、红色、黄色杂毛的“巴吉度”,而“白团”则指的是纯白色的“巴吉度”。再如,民国年间张恨水写作的《啼笑因缘》中,也多次出现“巴吉度”的身影——书中的主人公樊家树是一个富家公子,从小在北京长大,对“巴吉度”感情颇深: “他喜欢小狗。他的母亲也常给他买来玩。有时买一窝,一窝的有五六只,有时只买一两只。他养的狗总叫‘花嘴’。因为狗的小嘴上方有一撮黑毛。 ...... 过两天就是国庆节了。家树想:妈妈若再送我只小狗,这次恐怕要用布袋子装了,提在手里了。 ...... 忽然想到自己已快二十岁,还从未到过西山。父亲虽常去,可是带着‘花嘴’去,不大方便。何不携了‘花嘴’同去呢。既带了它,就顺便在山上练练射击。好教它在日后长大后,能够跟随我上山打兔子。”

宓荣哲宓荣哲优质答主

巴吉度猎犬的祖先是埃及的透镜猫,和腓尼基海岸的巴比伦猎犬,这两种犬的结合造就了古代腓尼基犬,后来腓尼基犬又和希腊的短头犬杂交,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巴吉度猎犬。由于巴吉度猎犬具有短而窄的头,可以轻松的进入狭小的洞穴中。所以,被用来进行追逐狐狸和兔子这样的穴居动物,具有优秀的猎犬性能。

巴吉度猎犬作为宠物犬在国内的历史并不长,国内的第一只巴吉度猎犬诞生时间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